开展“宪法进校园”法治宣传教育活动。 记者 杨桂宁 通讯员 黄艳娟 摄
提升未检保护工作水平
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的未检队伍。该院通过采取支部集中学、全员集中学、领导带头学的形式,多措并举,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成年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等,进一步推动全体检察干警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加强专业知识学习,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未检队伍。该院通过政治轮训、自主培训和参加上级培训等方式,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水平。2021年以来,该院共开展政治轮训2次,自主培训1次,参加上级条线业务4次。
加强人力设施配置,建设一个完善的保护专区。一是建立专门队伍,强化专业化办案。该院设立独立内设机构第五检察部,并配备3名员额检察官、4名检察官助理和2名书记员,专门办理办理未成人犯罪案件,并实现单独考核管理;二是配备有专门的办案场所,设立12309未成年人保护专区,配备讯问室、询问室、训诫室、心理疏导室、音乐放松室、发泄室等场所。
织密未成年人保护“防护网”
强化源头保护,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“安全网”。该院以建立《灵山县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(试行)》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的意见(试行)》等制度为基础,通过召开强制报告联席会议、为400多名儿童主任作强制报告制度解读等途径,拓宽侵害案源发现渠道,实现线索收集全覆盖与保护措施多元化。联席会议召开以来,共收到强制报告线索5条,均全部提前介入,其中3人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拓宽救助维度,构筑未成年人关爱“保护网”。该院联合灵山县公安局、妇联等多个部门在县妇幼保健院建立灵山县未成年人“一站式”取证救助中心及制定相关救助机制,切实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生活安置、法律支持等多元综合救助。2020年9月建成以来,该院提前介入案件66件71人,其中在“一站式”开展询问及心理疏导等服务共12人。
彰显柔性司法,构建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。该院与广西心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,引入未成年人心理援助项目,把“未成年人心理疏导”这一特殊检察制度专业化、常态化落实。2021年,共为11名涉罪未成年人、16名未成年被害人、35名困境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和测评160人次。
强化监护缺失干预,织密未成年人保护“防护网”。该院积极探索适用“督促监护令”,着手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监护督促工作,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,目前共制发28份“督促监护令”。
“检校+”构筑和谐校园
落实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制度,常态化法治进校园。该院现有14名检察官兼任18所学校“法治副校长”。以校园为主阵地,利用开学第一课、六一、宪法日等契机主动送法进校园,宣讲宪法、未成年人保护法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。
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,依托基地,组织参观、现场体验、模拟法庭等,不断向社会提供优秀的检察产品。该院依托灵山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VR体验、模拟法庭、互动游戏等多种喜闻乐见、形式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。2021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1次,其中法治进校园25次,进乡村3次,受益人员1.5万余人。
推出《荔乡未检云课堂》,借助新媒体力量扩大法治宣传辐射力和影响力。该院结合疫情防控需求,继续通过两微一端开展线上普法,推出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宣讲主题的《荔乡未检云课堂》之《未你而来,法护成长》3期,小课堂获“学习强国”平台采用。(记者 杨桂宁 通讯员 黄艳娟)